上海畅联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:见证自贸试验区多项便利化举措

魏德米勒结算新举措

魏德米勒电联接(上海)公司于2001年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独资设立。从2014年开始,该公司与德国总部的业务全部采用人民币进行结算。这一举措展现了魏德米勒集团对中国市场的信任,并且消除了部分汇兑风险,使业务开展更加平稳,在国际化发展进程中迈进了更坚实的一步。

“上海扩大开放100条”利好

“上海扩大开放100条”发布之后,“关检融合,统一申报”政策于昨日正式开始施行,该政策能够简化企业的申报流程,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,还能缩短申报周期,魏德米勒亚太物流中心从中受益颇多,亚太物流总监史志斌表示,此政策为服务中国以及亚太区客户带来了极大便利,提高了企业运营的效率。

进口贸易示范区成效

市商务委副主任申卫华表示,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在推进制度创新,拓展贸易功能,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。到2016年底时,保税区管理局认定的跨国公司营运中心有221家。此地进口贸易增速快,动能新,效益好,贡献大,发展态势相当不错。

上海口岸建设发力

报关服务

上海为服务全国持续付出努力,涉及多个方面。首先完善口岸功能,加强基础建设,洋山深水港、外高桥保税区等基础设施的功能持续完善,吸引全球货物以及国内转口货物通过上海辐射至全国。货物运输变得更加便捷,经济交流愈发频繁,这片区域也因此走向繁荣。

“智慧口岸”辐射全国

在软件方面,上海积极推进“智慧口岸”与“单一窗口”的建设工作,“单一窗口”已经为全国20余万家企业提供了服务,它能够达成船舶进出港可视化,完成货物税务清交,实现企业类别认证识别等,其功能还辐射至长三角地区以及全国范围,使更多地区从中受益,进而提升了整体贸易的便捷程度。

金融服务与供应链建设

上海金融机构集中,产品多样,价格实惠,可为全国企业提供更优质的融资产品。要打造服务全国的进口枢纽口岸,除了壮大上海企业,还需使国内其他地区企业成为上海企业供应链的一部分。另外,正在探索“6天 + 365天”展示交易制度,8月底基本完成招商工作,上海企业参展积极性高,交易团采购商组织工作进展顺利,预计11000家交易商将会到会。有关部门也将细化采购意向。

大家认为上海的这些做法,能在何种程度上促进全国进口贸易的发展?欢迎留言发表意见,也请为本文点赞并分享!